伤寒发颐耳下肿,失于汗下此毒生,高肿红痛为顺,反此神昏命必倾。夫寒热之卦,坎为中男,乃少阳之卦,即寒冰也;离为中女,乃少阴之卦,即火热也。
经以热并于里之阴分,则为阴胜而发寒;热并于表之阳分,则为阳胜而发热也。万一肿不消,不作痛,不为热,体气实无他证,肉块与好肉无异,此又一证也。
然须里之阴分已受热入而为病,是谓病发于阴也。 进食后有返复,取生姜捶碎,将皂角炙过,炙盐为末,用绵子裹姜带盐,并皂角末去润五六次,即能愈矣。
或下乳,用猪肉、面羹、粥、饮、汤之类调下四钱,不拘时候,日三服,及宜食肉、面、羹、粥。阳毒黑奴小麦疸,芩麻硝黄釜灶尘。
夫邪热在表而浅,邪微而畏正,故病热而反憎寒也。阎公岂不详自所编钱氏方治疹黑陷用牛李膏及百祥丸,凡寒药下之而多得痊愈者,而不救则必死。
殊不知下之太早,则表热乘虚而入里,遂成结胸、虚痞、懊、发黄之证,轻者必危,危者必死,但宜平和之药,宣散其表,和解其里,病势或有汗而愈,或无汗气和而愈。下股之血有去而无返,是以愈瘦愈冷,而筋愈缩;上腿之血脉,有积而无散,是以愈肿愈热而肉愈瘦。